缺水现状
由于降水持续异常偏少,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。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:目前,中国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等九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,河南、山东大部地区已达特旱等级。自去年10月以来,中国黄淮、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,导致干旱迅速发展。全国气象旱涝监测显示,截至1月14日,北京连续82天无有效降水,郑州连续73天无有效降水,济南连续32天无有效降水,天津和石家庄连续22天无有效降水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,愈演愈烈的环境灾难也在不断的警示我们。
众所周知,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。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,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/4、美国的1/5,在世界上名列121位,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。全国600多座城市中,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,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,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。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,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,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,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。
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国人印象中四季如春、气候宜人的深圳竟然是也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。深圳虽地处珠江口东岸,但境内却无大江大河流过,全市70%以上的水源需从市外的东江引入。短短30年间,深圳实际用水人口激增至1400万,按实际人口计算,目前深圳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60立方米,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和广东省的十一分之一。上个世纪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,深圳爆发了连续3年的罕见“水荒”:生产、生活和市政用水全面告急。此后虽然深圳市大力加强城市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,并坚持开源节流并举、外引内蓄并重、开发保护并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,大力建设东江援引工程为核心的较完善的水源工程网络体系。然而由于深圳市人口增长过快,工业、生活用水量激增,深圳水资源调蓄能力尚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,现有水源保障能力仅能满足20天左右。一旦遭遇突发情况,90年代初的大规模水荒很有可能将会重演。
开源PK节流
在纷纷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。由吴建平委员提出要“大力发展海水淡化,缓解用水紧张”。提案指出深圳位列全国十大缺水城市之一,对深圳来讲,海水淡化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,可以增加淡水总量,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,水质好,价格渐趋合理,可以保障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。随着深圳人口的激增,经济的迅速发展,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是深圳面临的严重问题,因此向海洋“找水”,扶持和发展海水淡化从源头上缓解深圳地区水资源短缺、保障深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。
吴建平认为,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深圳地区工业生活用水的需要,还能带动材料、化工、自动化等发展,还延伸到电子、电力、生物工程、医药、化工、供水、旅游和环保等领域。将太阳能采集设备和海水淡化装置进行配套,利用深圳丰富的太阳能作为海水淡化的能源。力争把电厂发电的余热、原油开采伴生的天然气能源、核电站发电用过的核燃料堆剩余热能作为海水淡化能源。据测算中国现有核废料可建10座20万千瓦的低温核供热堆。